孟夏時節,萬物競茂。在馬鞍山經開區這片全市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上,處處洋溢著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與活力。
為大力宣傳我省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政策舉措,6月9日上午,由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走進安徽國家級開發區”系列新聞發布暨集中采訪活動第三階段正式啟動,首站便來到了致力于打造“高質量產業新城”的馬鞍山經開區。
在新聞發布會上認真聆聽、踴躍提問,深入企業車間采訪拍攝、互動交流……活動期間,20余位來自中央駐皖新聞單位和省直主要新聞媒體的記者,聚焦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快產業升級突破、打造宜業宜居高質量產業新城等內容,深入挖掘、采集新聞素材。接下來,他們將以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全媒體、多角度、全方位展現我市企業復工達產及園區建設發展的情況。
“搶抓機遇,園區行動早、見效快!”
當天上午,一場干貨滿滿、氣氛熱烈的專場新聞發布會,拉開了活動的序幕。
發布會主題為“全面融入長三角 打造高質量產業新城”。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經過20余年的快速發展,馬鞍山經開區現已形成高端裝備制造業、綠色食品加工業和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產業等三大主導產業,并將“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國家綠色園區”等一批國家級稱號攬入囊中。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馬鞍山經開區堅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1-4月,實現工業總產值185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完成戰新產值58.9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5.2億元,分別增長19.1%,16.9%。
值得一提的是,為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金機遇,馬鞍山經開區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全面精準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以“招大引強”帶動產業升級突破。2019年以來,累計簽約來自長三角地區的項目47個,60余個項目正在跟蹤洽談。同時,與上海青浦工業園區合作共建“馬鞍山青浦工業園”,重點招引上海青浦區域項目。截至目前,已入駐則一科技公司物流后臺運營中心等3個項目,總投資13億元。
“搶抓機遇,馬鞍山經開區行動早、見效快,數字最有說服力!”安徽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記者王麗麗說,目前,隨著巢馬城際、揚馬城際等一批“軌道上的長三角”重點工程啟動建設,園區的區位交通優勢將更加凸顯,“一區多園”的新型產業園區布局,則為園區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搭建了廣闊平臺。“相信乘著一體化東風,馬鞍山經開區乃至馬鞍山市未來將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一匹‘快馬’。”
“在這里,觸摸到高質量發展新脈動!”
開發園區,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與載體。
一條條生產線繁忙運轉、一家家企業“逆勢贏先機”……發布會結束后,中央駐皖新聞單位和省直主要新聞媒體的記者們先后走進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泰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零距離”感受園區產業發展的蓬勃之象。
走進蒙牛集團最大的駐外生產基地——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日產一千噸酸奶的配料車間內空無一人,整個工藝流程全部由高度智能化、自動化的生產設備完成。“牛奶小世界,智能大工廠”,讓記者們直觀感受到了“智造名城”的魅力與實力。
熱火朝天的總裝車間,魚貫下線的華菱重卡……在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裝車間,各式機器轟鳴聲匯成了一首催人奮進的發展之歌。
從跟跑到領跑,從模仿到創造,數十年來,華菱星馬銳意改革創新,一躍成為國內極少數掌握發動機、變速箱、車橋、車身和車架等重型汽車制造五大關鍵總成技術的企業之一,并出口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馳騁世界的“中國名片”。“傳統產業不‘傳統’,自主創新立潮頭。華菱星馬,正是‘中國制造’創新升級的縮影!”《香港商報》記者柏永說道。
潔凈廠房內,340米長的鋰電池生產線高速運轉,一支支高能量密度、長壽命的“21700”圓柱形三元鋰電池不斷下線。“這條生產線是國內首條自研的200PPM高速‘21700’圓柱形鋰電池生產線,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伴隨著企業負責人的介紹,記者們紛紛拿起相機、攝像機進行拍攝,對眼前高效自動化的生產場景贊不絕口。
一路探訪,一路點贊。
“傳統產業加快升級,新興產業動能澎湃,在這里,能真切觸摸到高質量發展的新脈動!”《安徽日報》記者鮑亮亮,一路走一路看,采訪本上已記得“密密麻麻”,“開發園區,是觀察城市發展的最佳‘窗口’。馬鞍山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加快產業升級突破,描繪出一幅高質量發展欣欣向榮的新畫卷,未來的發展非常值得期待!”
記者 劉挺 通訊員 張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