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于2019年12月印發實施,一年多來,三省一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步入建設加速期,安徽省科學把準定位,發揮自身優勢,在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產業協作、機械制造、文化旅游、生態環境、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等領域一體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在上海龍頭帶動下,我省攜手蘇浙,揚皖所長,書寫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精彩“安徽答卷”。
5月30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集中報道團來到位于合肥的“中國聲谷”體驗中心采訪。記者李博攝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大型儀器區域中心科研人員對上海一植物園送來的荷花種子進行輻射實驗。作為大型儀器開放共享的“供方單位”之一,該中心承接大量來自蘇浙滬地區的實驗項目。 (資料照片)記者徐旻昊攝
6月2日,安徽精益誠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在加工剛采摘的荷蘭豆。今年以來,該公司依托上海市外(蒙城)蔬菜主供應基地優勢,調整種植和銷售布局,積極為長三角市場提供優質蔬菜。通訊員胡衛國攝
近年來,馬鞍山市全力打造面向長三角、以特色花卉為核心的生態休閑觀光基地,努力探索產業升級、鄉村振興的新路。圖為市民在當涂縣江心洲中禾苗木專業合作社月季主題園欣賞月季花。特約攝影王文生
日前,電力工人在500千伏同樂(滁州)變電站建設現場加緊施工。該工程是安徽省2020年“迎峰度夏”重點電網建設項目,主要滿足華東長三角地區的負荷發展需要。通訊員 宋衛星 袁翔 攝
6月2日,滁寧城際鐵路一期工程建設穩步推進。該項目起于京滬高鐵滁州站,經滁州市區、蘇滁產業園、來安縣,接入規劃中的南京北站,與南京地鐵3號線換乘,全長約54.3千米。通訊員計成軍攝
“五一”小長假,來自蘇浙滬等省市的游客在黟縣宏村觀景覽勝。隨著立體交通網的建成,風光旖旎的皖山皖水成為長三角地區的“后花園”。通訊員 吳壽宜 攝
6月3日拍攝的歙縣境內新安江水面。新安江流域是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經過3輪9年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記者潘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