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遭遇變故,自己又身患白血病的情況下,李仁蘭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憑著自己不服輸、不認窮的韌勁,不等不靠,靠自己的勤勞雙手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雖然已經55歲了,但她依然壯心不已,開辦家庭作坊,為一家羽毛球制造企業分揀羽毛,帶領身邊群眾一起奔小康。
遭遇變故 家庭一貧如洗
“如果不是家庭遭遇變故,也許全家人的生活早已步入了小康。”3月30日上午,在和縣西埠鎮腰埠村家庭作坊里,正在分揀羽毛的李仁蘭感嘆命運弄人,讓家庭陷入了困頓。
1964年出生的李仁蘭,本有一個幸福安康的家庭。2009年11月,兩口子滿懷憧憬來到湖南省長沙市從事小吃生意。誰知,一分錢還沒掙到,丈夫李平就在開業當天意外大面積燙傷,隨后花去醫療費20余萬元。經過多方救治,丈夫雖然能下地行走,但肢體四級殘疾,不能干重體力活。
屋漏偏逢連陰雨,2014年,李仁蘭又被查出患有白血病,此時的家庭因為給丈夫看病已是債臺高筑。但為了看病,李仁蘭又四處借錢,好在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舊債未還清,新債又來了。在病情得到控制后,我就想著改變一窮二白的家境。”李仁蘭表示,只要肯吃苦,家貧如洗的面貌就一定能改變。
多策并舉 摘掉貧困帽子
“李仁蘭是一位很樂觀的人,也非常能吃苦,像她這樣不等不靠主動要求脫貧的農戶,村里也在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其脫貧。”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汪建忠介紹說,李仁蘭因病致貧后,村里不僅登門探望,還幫助其捋清發展思路,多措并舉,開展有針對性的幫扶。
據了解,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扶下,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社保兜底扶貧、社會扶貧等多項扶貧措施,李仁蘭一家實現了年人均收入突破2萬元的目標。
“2016年被列為貧困戶,2017年底,李仁蘭就光榮地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村里負責人表示,2019年,通過光伏發電分紅、入股林海和華安食品分紅等,李仁蘭年家庭總收入達到了40297元。
脫貧增收 不忘提攜鄉親
“我嘗夠了貧困的苦滋味,在自己摘掉貧困戶帽子后,我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利用家庭作坊多帶動一些不能干重體力活的鄉親一起增收奔小康。”李仁蘭表示,從2019年3月份開始,她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通過開辦家庭作坊,為本地一家羽毛球生產企業分揀羽毛,年增加收入上萬元。
“在家庭作坊從事羽毛分揀,每個月都有好幾百元的收入,多的時候能拿到上千塊錢,而且還能照顧到家庭。”正在家庭作坊分揀羽毛的村民舒德玉說道。
采訪中,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汪建忠表示,李仁蘭成功脫貧后還想著帶動周邊不能干重體力活的鄉親一起增收,這點非常難能可貴。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現在李仁蘭的家庭作坊已帶動周邊5戶村民在此務工,使得他們足不出村就能有活干,有固定收入。
“若不是有黨的好政策,若不是各級黨委政府真扶貧、扶真貧,我們也不會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李仁蘭說,現在脫貧了,她要以實際行動為村里脫貧攻堅做點事情。
記者 陳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