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健康沒有保障,就無法實現真正的小康。
“多虧了扶貧工作隊,疫情期間也沒耽誤看病治療。”曲長城是和縣西埠鎮新民村孫家灘人,因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每月都需要去合肥治療檢查。疫情防控期間實施交通管控,曲長城怕因此耽誤看病,最終他找到了扶貧工作隊隊長陸洋。陸洋接到電話后,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情況、聯系車輛。很快,曲長城就坐上了陸隊長安排好的車輛前往合肥,“就連后續治療接送的事情都一并安排好了!”曲長城說。
“我們要全力以赴做好健康扶貧工作。”為了這句承諾,3月13日,含山縣運漕中心衛生院家庭醫生團隊,乘著渡船來到了裕溪河“孤島”小河北村,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免費健康體檢工作;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銅閘衛生院的家庭醫生團隊們則在前一天趕到了患有結核病等多種疾病的西河村貧困戶孫興蘭家中開展履約服務……
像這樣保障群眾健康尤其是貧困人口健康的行為,每天都在馬鞍山大地發生著。
據悉,我市因病、因殘致貧貧困戶共有8606戶20354人,占貧困人口總數的67%。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成為我市實現全面小康的一大“攔路虎”。
對此,我市嚴格按照健康扶貧“三保障一兜底一補充”工作要求,扎實推進健康脫貧兜底“351”及建檔立卡貧困患者慢性病費用補充醫療保障“180”工程,全面加強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及村醫隊伍建設與管理,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平均實際補償比達到88.4%,確保了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貧困人口能夠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防得住病,貧困群眾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報銷、大病有救助。
為保證疫情期間貧困群眾正常享受健康醫療政策,我市全面開通就醫“綠色通道”,推行網絡、電話等非接觸式方式辦理掛號、問診,采取送醫、送藥等方式,方便困難群眾在家門口就醫;進行“特事特辦”,先行撥付醫療機構結算資金,對貧困人口大病患者、急診病人實行避免排隊、緩交費就醫等;實施“長處方”報銷政策,延長零星發票報銷有效期,因疫情影響貧困人口跨地區醫療并延期報銷的發票仍然執行“351”和“180”政策,對大病患者無力承擔的醫療費用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及時幫助解決困難,全力把疫情對脫貧攻堅健康扶貧的影響降到最低。
記者 鄧婷婷 通訊員 陳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