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工業穩則經濟穩。
面對疫情影響,我市堅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牢牢扭住“搶回來、補回來”關鍵牛鼻子,全力以赴推動工業企業復工達產,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為奮力奪取“雙勝利”、推進產業升級突破進一步筑牢“工業之基”。
市經信局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5%,但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6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第二。截至3月18日,全市1133戶規上工業企業已復工1131戶,復工率99.8%,在崗人員約12.4萬人。
為加快復工步伐,我市加強政策引導,先后制定企業復工指南、規程及工作方案,指導企業科學防疫、有序復產;同時,圍繞融資保障、穩定職工隊伍、稅費房租減免等密集推出系列“硬核”政策措施,全力以赴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努力推動工業企業應復盡復、應復快復。
抓產業鏈,協同復工。疫情發生以來,市經信部門快速梳理重點企業尤其是重點物資生產企業上下游產業鏈條,幫助協調關聯配套企業復工,先后聯系了長三角等多個地市,幫助蒙牛、川宇、立白、開米等近20家企業協調上游原材料企業復工生產;鼓勵有意向生產疫情防控物資的企業建廠、轉產,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產口罩生產企業5家,形成日產35.5萬片民用一次性口罩產能。與此同時,我市還大力支持本地中小企業以新建項目或技術改造形式為本地龍頭骨干企業進行配套生產,全面做好“強鏈”“補鏈”“穩鏈”。
精準施策,傾情服務。我市開動“返崗專車”、推行“用工管家”,幫助企業加快恢復關鍵的人力資源;深入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把服務高效地落到企業急需處,有力推動工業企業應復盡復;同時,我市還不斷拓展數字疫控平臺服務功能,以大數據技術實現精準“智防”,為復工復產保駕護航;創新方式方法,組織13家中小企業服務平臺機構集中半個月時間為全市1133家規上企業提供“一對一”上門服務,發放政策匯編1531冊,兌現金額99171.08萬元,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制造業是基本盤和主戰場?!笔薪浶啪窒嚓P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緊盯“產業升級突破年”目標任務,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深化畝均效益結果運用,用心做好企業培育引導,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我市從“制造大市”加速邁向“智造名城”。
記者 劉挺 通訊員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