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河長制,統籌抓好長江東岸生態環境修復;建設皖蘇生態長廊,營造湖泊塘景觀帶、慈湖河天然河觀光帶,打造綠色生態屏障……近年來,慈湖高新區厚植綠色發展根基,頻施美化、綠化、亮化工程,新增綠化面積5000多畝,有效改善了園區生態人居環境,優化了營商環境。

整治長江東岸增新綠。近年來,慈湖高新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兩級河長制體系,高位推動長江生態復綠工程;委托專業設計單位,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標準,謀劃長江6.5公里生態林建設工作。高新區積極創新,采取政府、企業資本共同參與的模式,引導沿江10家碼頭企業積極參與長江生態防護林建設;重點完成了馬和汽渡出入口、蘇皖交界處美化等工程,全面完成了長江防護林、防浪林建設,造林面積300多畝,總投資約1800萬元,繪就了一幅“塔水相映、林港相映”的生態畫面。
打造綠色屏障成果顯。高新區大力實施美化、綠化、亮化、凈化工程,打造了皖蘇生態長廊,全面改造提升了天門大道、銀杏大道等園區主要道路和出入口環境,營造了湖泊塘景觀帶、慈湖河天然河觀光帶,建設鄧家山、南庫山等休閑公園;狠抓廠區、荒山綠化,實施“312”植樹造林綠化提升行動方案,完成綠化面積2300多畝,其中企業閑置土地綠化80多畝、筆架山低產林改造800多畝。
重點區域生態變化大。西山、團旗山生態恢復治理工作啟動以來,一直嚴格按照省、市環保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工作要求扎實推進,效果顯著。楊壩大力樹棚改項目征遷項目涉征大量樹木,為做到充分利用、減少苗木購買費用,高新區將已征樹木全部栽種至“兩山”范圍內。目前,“兩山”整治現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0%,所有覆土區域按照“完成一片綠化一片”的要求快速實施綠化工程,綠化面積約700畝,區域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和提升。
記者 余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