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均論英雄”是地方經濟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初衷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質是推動高質量發展。
繼去年的創新探索,到今年的全面覆蓋,我市將在全市工業企業實行畝均效益評價實施辦法,舞好畝均效益“指揮棒”,正向激勵、反向倒逼各類企業走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的產業升級發展之路。這既抓住了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為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樹立了鮮明導向、指明了清晰路徑,更彰顯出我們全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信心和決心。
舞好畝均效益“指揮棒”,必須堅決扶優汰劣。要強化畝均效益評價結果的運用,堅持扶優扶強,實現資源差別化配置,大力扶持那些畝均效益的領跑者,那些稅收貢獻突出的企業,把好鋼真正用在刀刃上,孵出更多“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遠”的“俊鳥”;要發揮倒逼機制作用,加大清理退出力度,通過兼并重組、改造轉型,加速“騰籠換鳥”,為新興產業發展騰出發展空間,真正做到“好馬配好鞍”。
舞好畝均效益“指揮棒”,必須提升傳統產業。作為工業先發地區,我們率先遇到了“成長的煩惱”和“轉型的陣痛”,要把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重塑競爭新優勢的重中之重,運用畝均效益評價,分行業重點培育提升一批重點企業,不斷提升全產業鏈綜合競爭力,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舞好畝均效益“指揮棒”,必須培育規上企業。要增強開放意識,明確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創新形式抓招商、解放思想謀項目,引進更多源頭活水,實現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要增強服務意識,強化精準幫扶,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活動,全力做好人才、土地、金融等要素保障,用真心服務企業,用實干助力企業,讓更多的企業從“小身板”發展成為“大塊頭”,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引擎、增添新動能。
舞好畝均效益“指揮棒”,必須加快轉型升級。企業要將畝均效益評價轉化為自覺行動,迅速告別過去“攤大餅”式的粗放增長方式,從“拼要素、拼資源、拼投入”,轉向“靠創新、靠技術、靠人才”,不斷提高土地等資源要素的利用率和產出率,主動引入新項目、新投資,爭創智能工廠,創建數字化車間、數字化生產線,實施機器換人,新上技改項目,致力產業升級,實現“創新強、畝產高、節能好、減排多”。
實踐證明,發展工業,抓與不抓大不一樣。我們必須大抓、真抓、重點抓,舞好畝均效益“指揮棒”,深入推進“畝均論英雄”,以最少的土地來獲取最大的“畝均效益”,按下高質量發展的“快進鍵”,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