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關乎社會大眾福祉,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更關乎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必須時刻緊繃安全之弦。
6月以來,市應急管理局結合工作實際,緊緊圍繞“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暢通生命通道”主題,堅持上下聯動促安全,把安全知識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落在老百姓的心坎上,營造了全社會關注安全生產的濃厚氛圍,筑牢了安全防線。
高位統籌推動 奏響安全“主旋律”
安全一頭牽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猶如系好發展的“安全帶”。
市應急管理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超前謀劃方案,堅持將“安全生產月”活動作為安全生產工作中的基礎性、全局性工作緊抓不放。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應急部門團結協作,齊心協力強監管,全力以赴防事故,確保抓在實處、抓出實效。
今年6月,是第23個全國“安全生產月”。為確保“安全生產月”活動取得實效,把“安全種子”播撒在馬鞍山各個角落,5月中旬,市應急管理局專門研究“安全生產月”工作方案,從策劃活動內容、強化活動要求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5月21日,市安委辦印發《2024年馬鞍山市“安全生產月”活動方案》,對全市各級安委會成員單位,市直有關部門,中央、省駐馬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進行安排部署,進一步宣傳貫徹黨和國家關于安全生產的重大決策部署及相關法律法規,深刻認識“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暢通生命通道”的主題意義,精心策劃了六項主題活動。5月31日,全國、全省“安全生產月”活動啟動視頻會議召開,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在我市分會場出席“安全生產月”活動啟動儀式。
2024年馬鞍山市“安全宣傳咨詢日”活動現場▲
不僅如此,我市始終將安全生產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多次專題研究工作、召開專題調度會議,部署研究安全生產工作。與此同時,市應急管理局積極開展理論宣講,要求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和企業認真組織觀看學習“安全生產月”主題宣傳片,并在全市醒目位置播放宣傳片、張貼宣傳海報,普及安全知識,汲取事故教訓,推動樹牢安全發展理念。
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集中檢查▲
聚焦安全主題 吹響宣傳“沖鋒號”
隨著啟動儀式的開始,馬鞍山大地上,一場場以“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暢通生命通道”為主題的安全“大戲”逐一上演。
“首先要判斷患者意識,大聲地呼叫他,看是否有反應,湊近他的鼻子、嘴邊,感受是否有呼吸……”市緊急救援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為志愿者們悉心講解心肺復蘇方法技巧。這是發生在6月16日上午2024年馬鞍山市“安全宣傳咨詢日”活動現場的一幕,市應急管理局聯合市緊急救援中心組織百名企業一線員工、社區居民志愿者等開展“暢通生命通道”應急救護技能現場操演,通過心肺復蘇術等急救操作,加強群眾對急救技能的掌握。
活動期間,市安委辦還聯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等30余家單位在大華廣場設立咨詢臺30余個,擺放展板100余面,發放《安全生產法》《應急常識宣傳手冊》、宣傳彩頁、手提袋、圍裙等1.5萬份。今年“安全宣傳咨詢日”活動突出“互動”“沉浸”等關鍵詞,打造立體式安全宣傳、沉浸式安全體驗。現場參與群眾也紛紛表示,通過深入淺出、有形有效的宣講,收獲滿滿。
6月27日,當涂縣青蓮小學組織開展馬鞍山市2024年應急科普講解大賽活動,高校、企業、社會應急科普愛好者,以及其他從事應急管理相關工作的有關人員聚集在此,通過PPT、視頻、實物演示等多種手段,從小視角講解生命通道標識含義、建筑火災逃生、防災減災等各類應急科普知識。
安全宣傳“進校園”▲
此外,市應急管理局聯合馬鞍山日報社、公交集團、應急廣播等單位,積極開展“應急案例科普街采”“人人講安全 個個會應急”網絡知識答題等活動。其間,開展情景模擬、咨詢互動250余次,制作公益廣告、海報、動漫、短視頻等170余個,宣傳受眾57400余人次。
……
一個月以來,全市上下緊扣“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暢通生命通道”主題,組織策劃形式多樣的安全宣傳活動,推動安全氛圍持續提升,安全形勢持續穩定。據統計,“安全生產月”期間,全市共組織開展“安全宣傳咨詢日”現場活動160余場,參與52300余人次。
開展“五進”活動 用心澆灌“平安花”
“生命第一,安全第一,阿姨,你平時在家做飯用火時,一定要正確規范使用燃氣,時刻關注燃氣安全問題。”“樓道出入口是生命安全通道,如果亂堆亂放,不僅會引發火災,還會耽誤消防救援時間。”……在雨山區向山鎮向陽村,市區兩級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正在挨家挨戶開展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技能等宣傳,耐心解答群眾提出的安全疑惑和安全生產法律常識問題,叮囑群眾講安全、會急救。
為了讓思想宣傳“接地氣”,服務群眾“聚人氣”,今年以來,市應急管理局周密部署,不斷創新形式,根據地區和行業特點,面對不同的對象,帶領全市各級應急部門和相關部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共同謀劃推出各類“五進”活動,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宣傳普及安全知識,“面對面”“點對點”服務群眾。
“凡水皆有源,凡事皆有因。安全宣傳‘五進’工作是我市安全生產中的重要一環,從源頭上切實增強全員安全意識意義重大。”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外,今年,我市在安全生產領域宣傳中,注重以“案例式”培訓達到教育目的。加大案例教育在全市安全生產培訓機構安全培訓課程中比重;免費幫助小微企業、民營企業開展案例教育和安全教育培訓;將案例教育納入主流媒體全媒體宣傳,在馬鞍山電視臺開設“應急守護”專欄;每季度拍攝制作1部本市生產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以身邊的案例開展教育。
安全宣傳“進企業” ▲
據統計,今年全市上下組織開展安全宣傳進農村120余場,參與38200余人次;組織開展安全宣傳進社區105場,參與5970余人次;組織開展安全宣傳進學校70余場,參與6140余人次;組織開展安全宣傳進家庭180余場,參與3010余人次;通過安全宣傳“五進”、中小微企業免費“送教上門”等形式開展案例教育810余場,受眾38600余人次;組織觀看“應急安全知識”線上公益宣講70余場。
強化以演促練 打好宣教“組合拳”
“報告總指揮,一切準備就緒,請指示。”
“開始演練!”
6月25日,一場以場景模擬與實戰演練相結合的防汛綜合應急演練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此次演練在市應急指揮中心設立主會場,各縣區、園區設立分會場,以入梅以來我市多次出現強降雨天氣、江河湖庫水位持續上漲為背景,采取“桌面推演+現場實戰”的方式,演練了啟動防汛二級和一級應急響應、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涵閘漏水險情處置等13個科目,全面檢驗防汛救災的組織指揮、風險防控、應急保障、基層應急“四個能力”。
2024年全市防汛綜合應急演練▲
以“練”備“戰”、以“練”強“能”。今年,我市圍繞“暢通生命通道”,組織開展模擬火災和地震等場景的應急疏散演練380余場、參與27500余人次;企業組織事故應急演練2390余場;針對氣象、地質、洪澇和火災事故災害,組織農村逃生救援演練114場;針對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地震逃生、防溺水和防踩踏事故,學校組織應急演練188場;針對燃氣安全、電動車充電安全和高層建筑火災逃生等,社區鄉鎮組織開展自救互救培訓91場,逃生演練211場。
安全宣傳“進家庭”▲
數據為先,對于防災減災,就是要“防”在萌芽之前,“防”在第一時間,“防”在關鍵時刻,要“防”的有的放矢、“減”的事半功倍。
為有效提高救災應急處置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市應急管理局不斷加強基層防救能力建設,提高應急應變能力,在防患未然、居安思危上“先行一步”。
汛期來臨前,全市1027名防汛包保責任人在崗待命,重點部門啟動24小時聯合駐守,防汛物資裝備全面前置,時刻保持臨戰狀態。為破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意愿不強的現實問題,著力提升各方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意愿能力,我市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從業人員、安全監管執法人員進行培訓。我市還積極組織開展集中宣講、座談研討、輔導報告等270余場,開展“主要負責人帶頭講安全”“安全生產承諾踐諾”等活動460余場。
“應急科普 守護你我”馬鞍山市應急科普講解大賽▲
強化隱患整改 筑牢安全“防護網”
安全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安全的目的。當前,“生命至上、安全發展”已成為社會廣泛的共識。
安全通道是否被貨物堵塞;高溫安全教育培訓是否開展;問題是否立即整改……在部署“安全生產月”整體工作外,今年“安全生產月”期間,市應急管理局主要負責同志帶頭開展相關專項檢查和宣傳教育,帶領全市應急工作人員深入企業生產、基層生活一線,以更嚴的態度、更實的作風抓好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和各專項整治專題宣傳工作,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強化群眾安全教育。
其間,我市通過實地采訪、明察暗訪、媒體曝光、專題報道等形式,廣泛宣傳報道了安全生產治本攻堅“八大行動”、落實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專項治理階段進展和成效等,高頻次傳播推送了非煤礦山、消防、城鎮燃氣、道路交通、危化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防范知識。
今年以來,在城鎮燃氣管道“帶病運行”問題專項治理方面,我市對燃氣企業、送氣工、餐飲企業相關人員進行教育培訓8760余次,基層組織和基層燃氣安全“網格員”開展用戶安全用氣宣傳引導330余次,受眾14000余人次。
在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中,我市積極宣傳報道各地專項整治工作中的好做法,普及電動自行車安全使用知識,制作發布火災案例警示視頻104個,組織志愿者進樓入戶發放宣傳手冊、張貼海報14170余冊。在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中,全市共排查重大事故隱患670處,整改完成571處。其中,開展非煤礦山領域執法檢查138礦次,發現各類問題隱患202項,對2家企業和3名安全管理人員實施行政處罰,罰款7萬元;整治公路隱患18處、農村道路隱患57處……
安全生產寧可百日緊,不可一日松。我市各級應急部門將繼續繃緊弦、筑好堤、盡到責,牢固樹立紅線意識,抓好當前安全生產各項重點任務落實,全面排查整治風險隱患,確保安全形勢穩定向好,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安全環境。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