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獎含山縣法院第二黨支部徐晉《不告不理》
我們的主責主業在于審判執行。審判工作遵循著它特有的復雜且精密的訴訟流程體系,這一流程的起點則是當事人走進法院提起訴訟。
當事人沒有起訴,司法便不宜主動介入到糾紛化解中。我們稱之為——“不告不理”。
如果,名為結婚,實則騙婚,原告散盡家財卻換來竹籃打水一場空,來到法院,只知道請求離婚,卻不知道可以返還彩禮。怎么辦?
不會告,理還是不理?
如果,一起交通事故,受害者本就智力障礙,因事故造成癱瘓,家中只有老父親已經70多歲,一個兄長遠在外地,自身生活同樣困難重重,卻無能力幫助弟弟主張事故維權,怎么辦?
不能告,理還是不理?
如果,繼承糾紛,死者的父母與遺孀對簿公堂,遺產的劃分雖然很好解決,可一旦訴訟拉開架勢,曾經美滿的家庭立刻要分崩離析,未成年的兩個子女眼看著要因此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家庭風波之中,金錢可以依法判決,親情血緣卻寫不出裁判要旨,怎么辦?
不可告,理還是不理?
理,還是不理,這,是一個問題。
不告不理,在案件量激增的當下,有時卻帶給我們別樣的思考。
不理,無可厚非,當事人沒有主張,司法不宜介入,訴訟流程連貫完整,裁判結果公正有效,案結事了,指標效率雙贏,怎么看都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理,則意味著,時間增加、精力增加、矛盾隱患也增加,指標效率反倒沒有增加。
但,案結事了,人呢?
審判工作歸根結底是做人的工作,案結事了,更要人和。
老百姓到法院是為了解決問題的,絕不是“走程序”的。他們,有時七嘴八舌講不出重點,有時會顧左右而言他。不會告、不能告,不可告,甚至,不敢告、不法告,千奇百怪的不告,是否真的是不告?這些不告又有多少“真實意思表示”?
這樣的不告,理,還是不理?
工作在人民法庭,面對那些開口說“青天大老爺”,閉口問“什么叫訴訟請求”的老百姓,叫人如何能置之不理?設身處地想,換作是我們,帶著問題,走投無路,我們希望得到什么呢?
所以,不告,可以理,應當理,必須理。
不告,是人民群眾對法律的生疏,而不是對權利的放棄,更不是對美好生活的妥協。
理,則是法院人的使命,是黨性的要求,是投身審判事業許下的初心。
上述三個案例,在法庭都真實地上演著,在最近的繼承糾紛辦理中,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溝通、協調、說情、普法,訴訟雙方都表示,各退一步,愿意以家庭為重,把未成年子女成長放在優先位置,一場家庭風波悄然間化為無形,兩個未成年子女幸免于難。
這次的理,讓人感到付出努力一切都值得。
審判工作歸根結底,靠人做工作。2023年,馬鞍山法院在主題教育中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正是有一支愿意理、敢于理、主動理的司法隊伍。
我們有鉆研業務多年的資深法官,他們目光如炬,裁判結果總“恰到好處”暗含群眾內心期待;
我們有初出茅廬、渾身是膽的青年干警,他們不畏挑戰,主動請纓,沒有個人得失,只有再接再厲。
我們還有,管轄一地就要照亮一方的審判團隊,老百姓坦言“我誰都不想告訴,我就想找法院幫我想想辦法”的非你莫屬。
新時代新征程,司法理念絕非機械辦案,更要堅持司法為民,把人心判暖。
同志們,司法為民,是法院人的一道必答題,也是我們常做常新的一篇大文章,貫徹司法為民,也不僅僅是簡單一句“不告也理”就能說地明白。它勢必需要我們大家把“如我在訴”的理念貫穿工作始終,用心用情,才能在這篇大文章中見真章。
◆ ◆ ◆
二等獎 博望區法院第二黨支部李文、李瑞潔、胡夢冉、胡瑞飛、趙達舜、周祝安《如我在訴,情同此心》
張軍院長提出:“要把老百姓的難事當自己的家事來辦,以‘如我在訴’的要求做好司法審判工作,真正做到‘只見公仆不見官’。”
理念一新天地寬,“如我在訴”的辦案理念,是新時代人民法院踐行司法為民宗旨的體現,也是堅持“人民至上”司法理念的體現。
一直以來,博望法院始終與人民心連心,擔時代之重任,護一方之平安,甘做群眾“小事”的無名者。
——踐法治、求創新、促發展。
有一些突破讓人記憶深刻。
我們打造了一體化共享法庭,跨域司法協作亮點紛呈,助力長三角一體化提能升級;我們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成立了董鄉調解室,一邊聊家常、一邊釋法理,法官于細微之處讓當事人感受司法溫情,在共情共鳴中化“心結”解“法結”……每個突破都彰顯著我們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決心。
——重引領、抓執行、解民憂。
有一些堅守讓人心潮澎湃。
在長夜孤燈下,審判團隊以“如我在訴,換位思考”的辦案理念,從浩如煙海的證據材料中抽絲剝繭,還原事實的真相,他們是努力追尋客觀真相的正義主持者;在曉風殘月中,執行勇士奮戰在街頭巷口、村居小道上,他們是民生權益的全力保障者……鞏固發展執行攻堅成果,我們常態化開展“百日執行攻堅”行動、“江淮風暴”惠民暖企集中執行行動,凌晨突擊、夜間執行不間斷,執行“110”全天候接警,強力兌付了一個個勝訴權益。這不,在2023年的臘月二十八,執行“110”接到報警電話迅速出警……
是啊,被執行人難找、財產線索難尋,財產變現難、周期長……這些人民群眾關注的難題,我們一直牽掛于心。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如我在訴,念茲在茲。
——添舉措、學思想、淬精神。
有一些溫暖讓人銘記于心。
我們步履堅定,創新“黨建+法律服務”新模式,干警們下沉到鄉村、企業一線,提供有溫度的“微服務”,實現訴訟退費“主動退”、訴訟共享設備“自助印”、執行熱線“一號辦”、涉訴信訪辦理流程“信必復”,確保“事事有回復、件件有回音”……每一個足跡都印刻著捍衛公平正義的信心。
一路上,博望法院收獲了一面面錦旗,送錦旗者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青壯年,不同的人卻說著相同的肺腑之言:“感謝法院匡扶正義、公正司法;感謝辦案人員秉公執法、捍衛法律尊嚴。”這是對我們踐行“如我在訴”理念的最大肯定!
未來,博望法院將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秉持如我在訴的辦案理念,處理好每一個“小案”、每一件“小事”,讓群眾的司法獲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