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今年以來,馬鞍山經開區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扎實開展暖民心行動,在各項目標任務已全面完成的同時,積極謀劃明年50項民生實事。
一項項行動惠及民生,一件件實事溫暖民心,在這份沉甸甸、暖融融的暖民心行動答卷上,樁樁有實效、件件惠民生、事事暖民心,真正讓群眾看到了變化、見到了成效、感到了幸福。
■“安心托幼”托起快樂童年
鮮美的湯底、蔬菜、各類魚丸、牛肉卷……小雪節氣,年陡鎮小草托育服務中心內香氣陣陣。當天,這里舉辦了一場名為“大灶火鍋”的研學活動,老師們忙前忙后的身影,孩子們激動的笑臉,可謂熱鬧非凡。
為滿足周邊居民對托幼服務的需求,小草托育服務中心專門針對3周歲以下幼兒設立托班,班上配備2名教師和1名保育員。中心在提供基本照護服務的基礎上,學習借鑒先進教育理念,開設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服務活動,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理能力等,不僅讓孩子們玩得開心,也讓“帶娃難”的家長們更加安心放心。
“目前,我們設6個托班,共有托位120個。其中:全日托幼兒40人,半日托幼兒58人。”小草幼兒園園長曹靜表示,為讓孩子們享受到優質服務,園里還組織老師赴北京等城市的托幼機構開展學習培訓,讓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年陡鎮落地,讓村里娃在“家門口”快樂成長。
安心托幼事關千家萬戶。園區持續推進“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動,圍繞解決嬰幼兒“托育難”等現實問題,持續擴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托幼服務的需求,讓“幼有所托”成為惠民常態,更讓“安心托幼”真正溫暖民心。截至今年10月份,園區實際新增托位數133個,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讓更多老年人樂享幸福“食”光
臨近傍晚,銀塘鎮前進社區老年助餐點(曹記面館)漸漸熱鬧起來。家住周邊小區的老人們陸續來到這里,準備吃晚飯。
紅燒魚、大蒜炒肉絲、扁豆炒肉、麻婆豆腐……面館里,一道道新出鍋的菜肴香氣四溢。選菜、打飯、盛湯,家住金山嘉苑小區的陳世政端起餐盤,找了一張空桌坐了下來。
“10塊錢,一葷三素,味道非常好!”陳世政說,他常常來這個老年助餐點就餐,這里不僅飯菜可口、美味,大家還能坐在一起聊聊家常。
就近吃飽吃好,老人省錢省心。在推進“老年助餐”暖民心行動中,園區綜合考慮老年人口規模、就餐需求、服務半徑等因素,采取“養老服務中心+助餐”“餐飲企業+助餐”等多種模式,打造家門口的“幸福食堂”,并將就餐補貼標準在全市標準基礎上分別提高1元。園區社會事務局還會同市場監管部門、消防部門常態化開展聯合巡查,督促老年食堂(助餐點)落實食品安全、場所建設等工作指引和“六公示”制度,確保老人們吃得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目前,園區已建成1個老年食堂和12個老年助餐點(含今年新建1個),其中社區助餐點7個、農村助餐點5個,均已投入運營。今年以來,累計投入運營補貼16.1萬元,服務群眾超過4000人次。
■“老有所學”讓生活多“知”多彩
“每一節課我都會來,在這里不僅能學到新政策新理論,有專業的老師教授書畫、詩詞等課程,還能學到一些保健養生知識,聽了很受益。”退休后的金山嘉苑小區居民葛升東,在銀塘鎮老年學校找到了自己的樂趣。“走出家門走進校門,來到老年學校學習知識,生活充實又快樂。”
寬敞明亮的教室內,老年學員們正在認真聽講;學校墻壁上,掛滿了大家精心創作的各類書畫作品……走進銀塘鎮老年學校,老年學員們圍繞興趣愛好,認真學習各項新技能,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銀塘鎮老年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兼老年學校校長祁國建說,銀塘鎮老年學校創辦于2004年,自開設以來,堅持從服務老年人的宗旨出發,不斷拓展教學模式、豐富課程設置,現已開設詩詞、書畫攝影、雙人舞、衛生保健、象棋、五禽戲、太極拳、木蘭拳等課程,旨在滿足每一位老年學員的學習需求,充實他們的晚年生活。
與此同時,該校還經常組織老年學員們開展“民歌進校園”“詩詞進校園”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余熱生輝作貢獻,盡顯夕陽新風采。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今年以來,園區緊扣老年人“學得了”“學得好”“用得上”目標,認真謀劃、積極推進,全面完成“老有所學”暖民心行動各項目標任務,讓老年生活多“知”多彩,讓“夕陽”更燦爛。
■就業服務送到“家門口”
“招聘會開到小區里,工作崗位就在附近,極大方便了我們這些求職者。”11月24日上午,在晨光花園小區廣場舉行的“社區招聘會”上,居民王先生為就業服務豎起大拇指。
據了解,由馬鞍山經開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舉辦的此次招聘會,共組織園區亨利食品、藍黛科技等7家企業參加,提供崗位30余個。求職者積極尋找適配崗位,詳細了解單位情況,各用人單位耐心細致地為求職者進行解答……招聘會現場,不時有企業與求職人員成功“牽手”,確定崗位意向。
“今年以來,我們通過強化宣傳服務,扎實推進‘三公里’就業圈建設。” 銀塘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王學正表示,社區還充分利用微信小程序“社區快聘”等平臺,為招聘求職雙方搭建橋梁紐帶,既方便群眾“家門口”就業,也方便園區企業“廠門口”招工,促進供需精準對接。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為做好企業用工服務、促進人員就近就業,推動園區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今年以來,園區精準服務、多措并舉,不斷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和水平,高質量推進“就業促進”暖民心行動落地見效。截至目前,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174個,就業見習崗位393個,建立完善網格化社區就業服務,大力推進校政企合作,各項目標任務已全面完成。
■快樂健身,樂享健康新生活
“這里的體育健身設施比較齊全,還細心地鋪上了防滑墊,我們來鍛煉身體既方便又安全!”每天一早,家住海外海名景苑小區的居民陶錦安,都會和老鄰居們來到新建成的健身場地運動一番,“我們老年人腿腳不便,政府還新修了一條通往健身場地的道路,環境比過去好多了!”
海外海名景苑小區建成已近20年,之前的健身設施因年久失修,大多已生銹破損,不僅影響使用功能,還產生了安全隱患。今年,銀塘鎮投入3萬元,新建了健身場地,添置了健身設施,還新修了通往健身場地的道路方便群眾出入,讓群眾在“家門口”就享受到運動的快樂。
讓百姓“快樂健身”是健康所需,也是提升百姓幸福感、獲得感的扎實舉措。名景苑小區的變化,是園區大力推進“快樂健身”暖民心行動的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園區緊緊圍繞群眾身邊的場地設施、賽事活動、健身指導和健身氛圍發力,以小切口、接地氣的方式解決群眾身邊健身問題。
截至目前,園區住宅小區、行政村健身設施配建任務已全面完成。同時,園區組織開展12次各項體育培訓,培訓總人次達1200人次;組織開展五禽戲展演、田徑運動會、足球比賽等多項體育賽事活動,全方位展示群眾健身風采,營造了全民健身濃厚氛圍。
■增設停車位 貼心又便民
“以前回家晚了還要‘搶車位’,現在停車方便多了,‘家門口’的停車位寬敞、充足!”家住晨光花園小區的張女士,指著樓下新施劃的停車泊位開心地說,“車位多了,不僅大家都更加方便了,亂停亂放現象也少了。小區環境越來越好,咱們這些居民的幸福感也更強了!”
作為一個有著2000多戶居民的小區,隨著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私家車越來越多,“停車難”“停車亂”問題日益凸顯,讓車主們頭疼不已。
小車位,大民生。借著晨光花園老舊小區改造的契機,馬鞍山經開區城管局充分盤活利用“邊角地”“閑置地”,因地制宜改建停車場、施劃停車位,不僅“盤活”了閑置資源、解決了停車難題,更讓環境從“臟亂差”變成“整潔美”,為居民提供了更加整潔有序、文明和諧的居住環境。
“目前,小區已完成新增停車泊位370個,極大地滿足了周邊居民的停車需求。”馬鞍山經開區城管局綜合執法大隊辦公室主任褚平表示。
為進一步滿足群眾需求,馬鞍山經開區城管局大力實施“便民停車”暖民心行動,因地制宜挖掘閑置地塊、邊角地,翻新老舊小區停車場;同時,引導經開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夜間、周末、節假日向周邊居民開放部分車位,緩解停車壓力。目前,園區共計新增城市停車泊位2447個,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55個,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