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表演秀進校園(采石小學)
科學,總是充滿著神秘,但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何為公眾揭開科學的神秘面紗正是科技館的職責之一。馬鞍山市科技館作為馬鞍山市科普教育的公益性服務窗口,肩負著向公眾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宣傳科學技術成就的重任。
館內設置有探索發現、智慧之光、展望未來、產業科技、生態家園、健康生活、地震科普七大主題展廳,涵蓋基礎科學、航空航天、虛擬模擬技術等多個科學領域,常設展廳面積約13800平方米。科技館先后獲得“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科創筑夢助力雙減’試點單位”等稱號。
隊伍建設 提升科普服務能力
為充分發揮公益科普單位的服務職能,馬鞍山市科技館特別重視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科技館制度建設及安全保障工作,制定了多項規章制度,強化對館內職工的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教育,以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團隊建設是保障科普工作開展的基礎性工作,一個堅強有力的團隊才能擔負起各項工作任務。馬鞍山市科技館多措并舉,強化團隊建設,著力提升科技輔導水平,定期對科普輔導員進行集中培訓,培訓內容涉及普通話能力、知識背景拓展、語言表達能力、服務禮儀規范等,提升輔導員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除了科普輔導員培訓外,館內的展品維修人員也會定期接受技能培訓。
館校結合 助推“雙減”政策落地
2021年11月,教育部辦公廳、中國科協辦公廳共同印發了《關于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的通知》,為充分發揮市科技館科普教育主陣地作用,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助推“雙減”工作落地,馬鞍山市科技館堅持深化特色課程建設,積極整合科技教育資源,對標學校、家長、學生的科學學習需求,為開展系列科普課活動添磚加瓦,為學生自身綜合素質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在市科協、市教育局、區政府的協調下,馬鞍山市科技館在13所小學、3個社區試點開展助力“雙減”系列活動,并提供了3套科學課程、1套EV3編程課程。其中,科學課程適合學校大班化教學,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手腦并用、參與性強;EV3編程課適合社區小班化教學,讓青少年在家附近就能享受到教學服務,深受學生歡迎。
“我們的課程根據學生知識水平和年齡結構設計,將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內容融入到課程教學中。”馬鞍山市科技館負責人介紹。通過強化課程建設和團隊建設,馬鞍山科技館將科普教育資源推廣到青少年群體最密集的場所,帶動地區科普事業協同發展。
多元活動 實現探究互動
為了彌補常設展廳展品更新較慢的缺點,有效提高科普場館的吸引力,馬鞍山市科技館積極策劃主題科普臨展,開設公益課程,開展科學表演秀,豐富館內展教內容。
近年來,科技館先后舉辦了“走近阿基米德”“問鼎蒼穹——中國航天精神及新時代航天成就”“神奇的微生物”等主題科普臨展8場,接待觀眾約32萬人次;面向青少年群體,逐步開設電子電路、幼兒科學實驗、陶藝等11門科普公益課程,累計授課425課時,受益學生8500人次;結合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佳節以及氣象日、地球日、植樹日等,在一樓展廳科學小舞臺開展科學表演秀活動,年開展約90場;從2015年起,科技館連續七年開展公益科普夏(冬)令營活動,累計招募營員2100余名,受到了廣大青少年的熱烈歡迎,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已經成為科技館經典品牌項目……
此外,圍繞每年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的活動主題,科技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集中開展主題臨展、科學實驗、線上科普展覽、科普競答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同時走進學校、社區開展科學表演、科普巡展等各具特色的活動,助力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
如今,數字科技發展日趨成熟,如何將科學知識與當下前沿的科技手段相結合,讓參與者身臨其境地感受科技的魅力,寓教于樂、寓學于趣,是科技館要思考的新問題。接下來,馬鞍山市科技館將繼續努力做好“雙減”政策下的科普服務工作,積極探索科普新模式,搭建好科普服務平臺,全面助力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