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全面完成農業執法改革,引入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公職律師制度,開展法律知識“大學習、大培訓、大研討”……強化法治思維,農業農村部門依法行政能力大幅提升;
長江禁漁、農資經營、農機安全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嚴守法治紅線,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精兵圍繞重點領域重拳出擊;
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開展“憲法進農村”活動、編寫普法順口溜和漫畫……加強普法宣傳,讓法治春風吹遍農家小院、田間地頭。
鄉村振興,法治先行。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部署,大力開展執法體制改革,嚴格執行執法“三項制度”,不斷創新執法體制機制,全面提升執法效能建設,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大事記
中央依法治國辦將《馬鞍山市用法治力量護航‘十年禁漁’推進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等8個典型案例,作為法治政府建設實地督察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予以通報,并在全國推廣。
馬鞍山市農業農村局被農業農村部授予“全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示范單位”榮譽稱號。
馬鞍山市長江禁捕執法規范化體系建設項目成功上榜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
馬鞍山市農業農村局榮獲農業農村部、含山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丁舉高分別榮獲2022年漁業執法系列專項行動工作突出集體、突出個人稱號。
馬鞍山市農村“精準滴灌式”普法模式,獲評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司法部“創新實踐案例”。
守正出新 全面履行法治建設職責
“法者,治之端也。”農業農村法治建設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方略在促進和保障鄉村振興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上的具體體現,是新時代依法治農、依法護農、依法興農的關鍵舉措。
一直以來,市農業農村局及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將法治建設擺在重中之重位置統籌推進。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落實法治政府建設要求,建立健全農業農村制度體系,強化依法行政履職能力,推動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
懂法,方能依法。市農業農村局堅持用法律知識和法治精神武裝頭腦,局主要負責人帶頭講法述法,全員每月學習一部法律,擬提拔領導干部開展法律測試,并將查辦的長江禁漁、農產品質量安全、私屠濫宰等涉農案件匯編成冊,推進以案釋法,建立一把手親自抓、分管負責同志具體抓、各部門具體承辦、全體人員參與的學習貫徹體系,讓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深入人心,一場干部職工法律知識“大學習、大培訓、大研討”在全局展開。
養成法治思維,踐行法治方式。市農業農村局率先出臺了厘清行政執法與行業管理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理順了行政管理、行政執法、檢驗檢測機構之間關系,建立職責明確、行為規范、運行高效、責任可查的行政管理與行政執法新的運行機制。2019年,馬鞍山市印發改革方案,明確以市農業農村局的名義集中行使分散在種植業、養殖業、宅基地、漁業漁政等多個行業的行政執法事項,共計237項。在全省率先出臺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并加以細化、嚴格落實。
為推進行政權力運行透明規范,市農業農村局還推進民主決策,積極引入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公職律師制度,督促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依法行政。截至目前,共出具法律意見書62件、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公平性競爭審查35次,實現“三重一大”法治監督全覆蓋;推進政務公開,加強“三農”領域信息公開,及時公示各類政務信息427條;推進民主監督,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其他各類監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滿意率100%。
強化擔當 樹立“長江禁漁”法治標桿
清晨,迎著太陽,我市漁政執法基地的執法隊員們登上執法艇,開始長江水域例行巡航。他們身穿制服、懷揣證件,每人一部執法記錄儀,登船后立即打開警報系統和監控攝像,并實時記錄巡查路線、區域以及巡查結果等相關情況。
近年來,我市堅持用法治力量護航長江流域生態安全,不斷完善長效執法監管機制,持續加強亮劍執法,保持嚴打高壓態勢,重點構建“人防+技防”“專業隊伍+社會共治”“水上巡查+岸上整治”“聯合執法+交流共建”等“四個結合”禁漁機制,實現立體式、全方位執法監管,守護一江碧水。
2021年7月,我市將博望區、鄭蒲港新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收歸市本級管轄,全面拉開農業綜合執法改革序幕。緊抓此次改革契機,我市實施改革建隊、業務興隊、科技強隊、制度嚴隊、法治活隊、人文塑隊等機制建設,增加長江禁漁專項執法行政編制85個、事業編制522個,開展“六大練兵”和對應的十大行動,制定執法人員問責規定、巡航制度等制度規范50余項,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以準軍事化標準推進執法規范化;創設漁政信息化監管平臺,布點建設4個雷達、35個高清光電,率先實現了長江流域視頻監控全覆蓋。
同時,漁政執法機構與水上公安、禁漁區派出所建立健全聯合執法機制,形成20分鐘內快速反應、1小時內聯合出警模式;與南京市、蕪湖市簽訂共建共管協議,開展長江大保護聯合執法;出臺禁漁領域“兩法銜接”證據標準、程序規則和案件移送機制,建立長江生態法庭,實行檢察官駐點制,統一全市自由裁量標準,實現漁政執法與法院審判、檢察監督的有效銜接;實施“雙法律顧問制”(局法律顧問、執法支隊法律顧問),所有案件結案前均由法律顧問審核,并出具法律意見書。
2021年3月以來,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24485人次、開展水上巡航95031公里,辦理涉漁行政處罰案件393件(其中非法垂釣354件),移送公安機關67件,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101艘,清理違規網具757張,執法辦案零投訴、零復議、零訴訟。作為法治政府建設實地督察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予以通報、全國推廣,獲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農業農村部專欄開辟了“馬鞍山經驗”進行系列宣傳……馬鞍山奮力拼搏、實干前行,樹立起了長江禁漁的法治新標桿。
執法為民 加大農業重點領域執法
1月10日至13日,一場由市蔬菜技術服務中心、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等部門聯合開展的監督抽檢在全市所有縣區鋪開,劍指草莓和其他集中上市的農產品,涉及生產主體風險隱患排查、投入品管理使用等各方面,全力保障了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增強了生產主體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理念,完善工作機制,強化執法監督,落實執法規范,提升執法水平,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資市場監管等重點領域常態化開展執法為民行動,全力辦好與農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民生案件。
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市農業農村局持續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種業監管執法年、“偽劣化肥制售問題”大排查。2020年以來,查處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件18起、農資領域違法案件25起,挽回農民經濟損失300余萬元。馬鞍山市智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銷售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案、馬鞍山市黃某某私自屠宰生豬案成為2021年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精準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從老百姓關心的食品安全入手,積極推行“規模養殖、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冰鮮上市”的生產消費新模式,牽頭組織冰鮮上市工作,督促完成各類整改38份。牽頭組織動物診療場所專項執法,開展私屠濫宰整治專項行動,組織跨部門夜間聯合執法30余次,辦理舉報投訴90多件,查處案件10起,占全省同類案件的90%。
維護農民群眾合法權益。將行政執法與為群眾維權深度融合,堅持以注重預防、及時調處、柔性執法、公正執法為出發點,開展執法行動,化解涉農糾紛,打擊違法違規行動,做到愛農護農。雨山區某便利店經營未依法取得農藥登記證而生產的農藥案、韓某某向農業生產者提供不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肥料案成為2021年、2022年度馬鞍山市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精準滴灌 提升農業農村普法實效
如今,無論走進馬鞍山哪個村落,都能看到法治長廊、法治廣場、法治宣傳墻繪,無處不在的法治元素,讓鄉村“法味”更濃。還有舞臺上那一場場法治文化展演活動,蘊含法治元素的快板、說唱、小品等文藝節目接連上演;“大喇叭”里,趣味科普讓農民群眾沉浸式學法用法……
銘刻在人們心中的法治,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為讓法治種子在廣袤農村落地開花,市農業農村局堅持普法責任主體上下聯動,普法平臺多方協同,普法機制多種協調,普法內容特色鮮明,普法方式喜聞樂見,推動鄉村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針對傳統的農村普法人員難集中、時間難安排、內容難深入和效果難體現等“四難”情況,市農業農村局改“大水漫灌”普法為“抓點、連線、成片、帶面”的“精準滴灌式”普法。“抓點”,抓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抓行政執法、農技人員 “關鍵骨干”,抓農資生產經營者“關鍵人群”,截至目前,受益覆蓋近1萬人?!斑B線”,按照不同需求分類制定普法方案,實現普法一次,連線一片,培訓50歲以上“老農”6200人次;培訓回鄉創業的“新農”1300人次;為經營家庭農場、合作社和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知農”建立了律師法律咨詢服務機制?!俺善?,篩選歸納整理群眾問詢條目,探索區分個體的個性化普法,受理各類法律服務500余次?!皫妗保_展適時普法、創新普法,將普法宣傳與日常工作相結合,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宣傳法律法規,編寫繪制了普法順口溜、普法漫畫等。
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暢通普法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近年來,從村干部、“五老”人員、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法律明白人”等關鍵人群中優先遴選培育對象,探索農業綜合行政執法人員與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結對子”……我市通過“普”“選”“認”“訓”“幫”“管”六步工作法,扎實推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認定和培訓工作,為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樣板區提供堅實的法制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已審核認定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434戶,行政村覆蓋率達85%。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