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蒲港新區起步區航拍圖
成立于2012年1月的鄭蒲港新區,不僅承載著當地人最迫切的發展愿望,還承載著馬鞍山市跨過長江拓展城市空間的最迫切的發展需求。省委、省政府明確新區發展定位是“港城一體、產城一體、城鄉一體”,著力打造安徽江海聯運樞紐中心和現代化新城區,成為皖江城市帶崛起的重要增長極。馬鞍山市委、市政府舉全市之力推進新區建設。
作為全市最年輕的開發園區,十年前,鄭蒲港新區的財政收入只有0.4億元,2021年達到21.6億元,增長了54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也由6.7億元增至74.3億元,在2021年全省開發區綜合考核排名中,鄭蒲港新區位居第11位,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從無到有,從偏僻到繁華,經過十年建設發展,鄭蒲港新區城市框架逐步建成,產業規?;拘纬桑l展進入“快車道”,已經勾畫出了一幅大氣磅礴的壯美圖畫,這里不僅成為投資的熱土,更是一座越來越美的現代化新城。
接下來,鄭蒲港新區將按照“港城一體、產城一體、城鄉一體”發展定位,大力實施重點項目提質提效、鄉村全面振興、土地整理全覆蓋、人氣集聚提升、法制信用建設、民心民生提升、雙招雙引提質增效、作風改進能力提升、要素保障提升和黨建引領提升等“十大行動”,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設步伐,奮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全市、全省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爭當尖兵、勇立潮頭,為馬鞍山全力爭做“三高地、兩先鋒”,奮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作出應有貢獻。
大力集聚產業 加快產城融合發展
成立于2012年的安徽金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鄭蒲港新區第一家正式投產的工業企業,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和過硬的產品質量,企業產值連年攀升,2021年突破35億元,上繳利稅1.7億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民營企業稅收貢獻50強”榮譽稱號。該公司董事長金權揚說:“這十年是我們企業產量不斷攀升的十年,也是我們產品不斷更新換代的十年。在政府這么多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我們已經發展成為全省銅行業的單項冠軍、示范企業?!?/p>
投產企業取得了驕人成績,在建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在精密裝備制造產業園建設現場,各類機械設備“馬力全開”,一處大型工業園區已經初具規模。該項目是鄭蒲港新區2022年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之一,總投資5億元,建成后主要從事汽車發動機、動力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總投資60億元的中聯重科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一期建設現場,大干快干場面火熱。項目負責人表示,一期項目2023年下半年投產,預計年產墻液抓斗機、靜力壓樁機、雙輪銑槽機等大型樁工機械產品2900臺,年銷售收入50億元。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十年來,新區以平臺建設促進產業招商,以產業集聚帶動高端發展,做強電子信息產業、做大綠色食品產業、做優裝備制造產業,使得新區迅速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產業創新創業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做強電子信息產業。新區在深入研究電子信息,特別是半導體全產業鏈的基礎上,堅持與南京、合肥錯位發展,承接相關配套產業,形成以半導體封裝測試為主,涵蓋IC設計、晶圓制造、晶圓檢測、SMT貼片、關鍵零部件材料及設備制造等全產業環節的半導體產業集群。
做大綠色食品產業。北冰洋項目達產入規,邁濤全出口綠色食品加工目前產銷兩旺,糧食指定口岸招商取得重大突破。依托肉類指定口岸優勢,持續做大做強綠色食品產業鏈,引進特色風味糖漿罐裝、小潤發冷鏈倉儲、安徽中商中央廚房食品研發與生產基地等項目。
做優裝備制造產業。引入摩控、菲尼克斯數據中心以及總投資60億元的中聯重科等制造項目,深化與上海紫江集團的戰略合作,促成上海紫江集團將生產基地整體遷址新區,圍繞中興南京智能制造基地,建設中興新地(馬鞍山)產業園。今年上半年,新區共簽約中南光電、東臺威達鑫、萬豪高端智能家居等39個項目,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3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4個。高端汽車智能分揀和再制造、中南光電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項目已開工建設。
隨著一個個項目的建設和投產,鄭蒲港新區不斷刷新著產城融合的速度。
鄭蒲港新區半導體產業園
中興新地(馬鞍山)產業園
安徽義利北冰洋食品有限公司
堅持開放聯動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2017年7月5日,滿載4700噸貨物的越南籍“海豚15”號貨輪,自印尼布敦島布通港抵達馬鞍山鄭蒲港,標志著鄭蒲港碼頭正式對外籍輪船開放,鄭蒲港至上海港外貿內支線和鄭蒲港至盤錦港內貿集裝箱定期班輪也在同一天開航。
2018年6月13日,國家八部委組成的聯合驗收組向馬鞍山綜合保稅區頒發了驗收合格證書,馬鞍山綜保區順利通過“國考”,標志著馬鞍山經濟從此擁有了接軌世界的大平臺。
2020年12月22日,馬鞍山綜保區跨境電商產業園以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獲批省級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隨后,馬鞍山綜保區先后打通了馬鞍山轉關至南京祿口機場、馬鞍山轉關至上海外港的通道,目前已開通了“9610”空運轉關業務、“9710”一體化通關業務、“1210”網購保稅進口業務、“9710”清單模式業務,基本實現跨境電商多種業務模式全覆蓋,正在積極拓寬省內跨境電商出口物流通道。
2021年9月15日,來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稻谷專列,順利到達鄭蒲港鐵路車站貨場并開始裝卸作業,標志著長三角地區首個鐵水聯運工程——鄭蒲港鐵路專用線正式投入運營。
今年7月6日,鄭蒲港-福州江陰港江海直達航線首航儀式在鄭蒲港新區舉行。該航線的開通,填補了安徽及長江中上游地區與福建沿海的航線空白,將有效促進兩岸三地農產品、工業原材料及產成品的高效流通,對于打通皖閩兩省水上物流通道、更好地服務長江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這些只是鄭蒲港新區拓展開放發展新空間的一個縮影。十年來,頻頻上演的大事,都在逐步實現著鄭蒲港新區與“國內段”、“國際段”的無縫對接,對外開放通道不斷拓展,面向國際國內的港口物流集疏運體系逐步完善。新區抓住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歷史性機遇,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抓住全省港口資源整合契機,深化與合肥港等港口合作,構建完善鄭蒲港公鐵水聯運集疏運體系,進一步加密中轉航線,加快建設安徽江海聯運樞紐中心。
隨著時間齒輪的滾動,鄭蒲港新區開放的大門也愈加開闊。
完善配套設施 現代化新城正崛起
十年來,鄭蒲港新區堅持產城融合,在起步區的核心城區,通過市場手段“造環境”,實施重點項目,營造生態環境、生活環境、教育科研環境和休閑環境,快速集聚了人氣。
新區按照“港城一體、產城一體、城鄉一體”的發展定位,在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同時,優先推動發展教育事業。2012年10月15日,河海大學文天學院鄭蒲港校區暨科教產業園項目簽約,總投資10億元。2014年秋季,馬鞍山二中鄭蒲港分校正式招生。2018年1月,學前教育引進市婦聯幼兒園優質的教育資源,合作創辦市婦聯幼兒園鄭蒲港分園。安徽師范大學附屬鄭蒲港學校于2018年9月1日正式開學。此外,馬鞍山淮航技工學校、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鄭蒲港教學點、馬鋼衛生學校鄭蒲港分校、上海開放大學鄭蒲港辦學點等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學校順利辦學。
教育事業得到蓬勃發展,一批批城市配套設施也在不斷完善,高品質生活正在逐步顯現。從規劃到建設,新區處處體現了產城港一體的發展思路,圍繞一個人在城市生活的需求,配套“吃喝玩購娛、文教醫體游”等設施,圍繞入駐企業員工生活便利化,配套員工住宿、餐廳、購物、娛樂等設施。十年來,新區在起步區的核心城區,通過市場手段“造環境”,建設了一批重點項目,小潤發超市、進口商品直營店、啟迪喬波滑雪場、中影國際影城等商業旅游配套項目運營良好,Corpus人體博物館等一批項目提高了人居生活品質,快速集聚了人氣。
新區正在加快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不斷提升新區綜合承載能力。
鄭蒲港-福州江陰港江海直達航線首航
Corpus人體博物館
擦亮民生底色 幸福畫卷徐徐展開
“原來一家四口擠在農村平房里,明年就能住上120平方米的大房子,十分開心!”即將拿到鎮淮小區五期一套新房的李為武,在上班路上欣喜地朝鎮淮小區望去,“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房是我們多年的夙愿,每天路過都忍不住多看兩眼!”
作為新區重點民生項目之一,總投資4.5億元的鎮淮小區五期安置房項目,可安置居民1136戶。在鎮淮小區安置房五期項目建設現場,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為了讓廣大群眾早日住進新房,自開工以來,項目施工方十七冶集團精心組織、強力推動,加班加點趕進度,確保今年年底如期交付使用。
百姓安居樂業是新區發展最核心的元素,更是幸福的底色與基石。
十年來,新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力城鄉融合協調發展,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實行城市公共設施、公共保障、公共服務向農村“三個延伸”,加快打造產城一體、城鄉融合的現代化新城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鄉村振興。新區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2個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三變”改革工作全部完成,預計為村集體經濟帶來500多萬元收入。大力發展優勢種植產業,新區17個村(社區)聯營抱團發展瓜蔞產業2600多畝,預計年產量達52萬斤,每年能為集體經濟帶來1200多萬元的穩定收入。持續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建立城鄉全覆蓋垃圾清運體系,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同時,新區精準安排項目建設資金,優先投向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和村級必要的基礎設施項目,著力解決脫貧戶產業增收和就業增收問題。
聚焦民生福祉。新區全面實施民生工程,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底線。健全完善監測預警機制,密切關注返貧致貧等高風險人口基本生活狀況,全面落實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全面加強教育信息化和智慧學校建設,推動實施“班班通”和智慧課堂項目。
聚焦城鄉建設。新區大力實施起步區路網提升工程,全面開展道路主體、綠化亮化和各類管網等配套建設。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完成陳橋洲中心村144套安置房交付,持續推進鎮淮五期六期安置房建設。
從“一陽初動,萬物未生”的宏偉藍圖,變成“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建設熱土;從“河塘縱橫、田埂交錯”的田野郊區,變成“高樓林立、幸福宜居”的產業新城,十年間,鄭蒲港新區不斷書寫著嶄新的篇章。如今,這座未來之城,正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大步向前。
鎮淮小區
馬鞍山長江大橋
實干為先 以奮斗者的姿態勇往直前
十年,對一座城市來說,能發生多大的變化?鄭蒲港新區給出答案!
短短十年時間,鄭蒲港新區已從一片空白發展成初具規模的新城,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框架逐步拉開,實現了華麗“蝶變”。這里不僅是一方投資熱土,更是一座現代化新城。
回顧新區十年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實干”是其中的秘訣。新區堅持實干為先,以昂揚向上的斗志、攻堅克難的勇氣、務實重干的作風,一步一個腳印,把“規劃圖”變成了“施工圖”,把“施工圖”變成了“實景圖”,形成干事創業的宏大畫面和生動場景。
實干為先,要找準定位。新區瞄準“港城一體、產城一體、城鄉一體”的發展定位,以改革的思維破解發展難題,以開放的格局參與區域分工合作,綜合實力邁入全省園區先進行列,譜寫了現代化產業新城建設的嶄新篇章。
實干為先,要提高能力。新區連續開展機關“夜學研讀”活動,不斷學習研究各項政策,借鑒先進經驗,并將其轉化為加快新區發展的紅利。各級領導干部時刻保持“空杯心態”,積極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努力成為業內行家里手,創造出了實實在在的業績。
實干為先,核心在作風。新區結合法定機構改革試點,實行具有法定機構特色的KPI績效考核體系,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建立“1+1+2+N”三級垂直聯動提級監督管理機制,強力推動各級黨員干部作風大轉變,有效激發了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的動力活力,匯聚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奮斗成就夢想,實干創造未來。站在新的起點上,新區廣大干部正在以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務實的作風,全力以赴,迎難而上,開拓進取,乘風破浪,以奮斗者的姿態勇往直前,奮力譜寫“二次創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期待新區下一個十年!
(廣告)